前不久,市民范女士一次性海淘了近千元的某品牌葡萄籽膠囊和月見草油。她告訴九江晨報記者,因為覺得國外對食品安全監管更嚴格,所以對國外保健品比較放心。
洋保健品有多火呢?一名九江的代購澳大利亞商品的電商老板告訴記者,自己每個月的營業額在5萬元,其中3萬元是澳大利亞保健品,其中以葡萄籽膠囊和月見草油最火,單是葡萄籽膠囊在4月初就賣出了50瓶,每瓶售價為118元,雖然這樣的單價比國內同種類的葡萄籽膠囊售價貴了50%左右,但因為被認為更“安全”,所以根本不愁沒人買。
記者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國外沒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而是叫做膳食補充劑。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國內市場,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注冊,并取得注冊證號。進口保健食品注冊證號的標準格式為“國食健字J+八位數字”或者“衛食健進字(年份)第××××號”。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標示“藍帽子”及注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沒有標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而且有些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中國市場后,取得的僅是普通QS標志(食品“生產許可”)。而一些使用代購方式進入國內市場的洋保健品,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將難以維權。
市民使用保健品補充營養元素真的必要嗎?國家二級營養師邱平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所含營養,已經足夠補充身體所需營養元素,如果膳食結構合理,則沒有必要再食用保健食品?!辈贿^,如果有市民存在鈣、鐵、鋅、維生素缺乏的情況,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保健品。但不應過分或過早服用保健品?!俺繑z取保健品可能會產生依賴,反而導致營養缺失?!?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