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產地加工與飲片生產一體化有優勢
2021-07-27 來源:中國醫藥報
中藥材產地加工是指為了防止藥材霉變與成分流失,以及剔除雜質與非藥用部位、便于干燥與包裝、方便倉儲與物流運輸等目的,在產地對中藥材趁鮮切制成片、段、塊、條、丁、絲、瓣等形狀的原藥材(即僅改變形狀不改變其化學性質的原藥材)的過程。產地初加工歷史悠久
2019年8月,甘肅省藥監局發布關于當歸等5個產地加工片標準與產地片加工技術規范,并于2019年10月1日起實施。該規范是定性中藥材產地加工片、把中藥材產地加工合法化的良好開端,符合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方向與趨勢。
據筆者了解,這5個產地片標準與加工技術規范在甘肅省執行情況良好,目前當歸與黨參在產地切片的比例約占原藥材總量的35%~40%,而甘草、黃芪、紅芪則高達50%以上。另外,黃芩、柴胡、防風、獨活、大黃、板藍根等品種在產地切成片再賣出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不但為老百姓帶來實惠,同時也提升了產品質量。
中藥材在收獲前端是農副產品,后端就成為藥品,中藥材用量的80%屬于人工種植品種。目前,中藥材產地加工與切片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切片的用量不斷增加。
中藥材特別是道地藥材的產地初加工,歷史極為悠久。當前,我國中藥材產地的加工者大多仍是農民,農民種植采挖的鮮藥材若沒人收購或不及時收購,就很容易變質壞掉,所以很多藥農選擇自己進行初加工以防藥材變質。
產地加工有待進一步規范
中藥材產地加工門檻低、參與者眾多且基本上都是農民,因此產地加工亟須加強監管。
目前,我國常用的中藥材有600多種,其中300多種已實現人工種養,種植面積近9000萬畝,占中藥材用量的80%。中藥材在產地直接加工成片的現象十分普遍。中藥材產地切片和飲片生產是中藥生產中緊密相連的兩個環節,從歷史來看,基本上是一體化的,很多品種的原藥材片與飲片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區分與界限。市場經濟時代中藥材流通量加大,但產地分散產量小、產地偏遠難集中,為了防止鮮藥材在產地變質,才有了產地初加工與飲片加工的劃界與區分,并逐漸被人為地分離成了兩段獨立的加工工藝體系。這樣雖然方便了藥材的貯藏與長途運輸,但卻忽略了藥材品質形成的內在規律。
2017年以來,中藥材種植加工成為產業化扶貧的重要舉措。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推動下,當時全國592個貧困縣全部發展中藥材種植業。產地政府支持產地加工,使其迅速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藥典)規定了68種可以趁鮮加工的中藥材,其中可進行切片的有29個品種。但據了解,目前實際在產地切片的品種很多,比如甘草、黃芪、黨參、當歸、山藥、地黃、板藍根、丹參、黃芩、桔梗、白芷、白術、白芍、川芎等,已經超出藥典規定的品種范圍。筆者認為,從現實來看,中藥材趁鮮加工徹底放開可能會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早在2015年,工信部等12部門聯合發布的《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中明確提出,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化、規?;?、集約化,鼓勵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產業鏈,開展趁鮮切制和精深加工??梢灶A測,趁鮮加工的品種范圍會逐步擴大。
一體化加工優勢顯著
產地加工與飲片生產一體化有利于行業發展。
趁鮮加工可減少中藥材有效成分流失。事實上,多數中藥材是可以趁鮮加工切片的,而且質量明顯優于浸泡軟化后再加工的切片。比如干天/麻/不易潤透,切制后片型差;蘇木干燥后難以切制,潤制過程有效成分易損失;甘草、黃芪、桔梗、白芍、澤瀉、川芎等藥材,曬干運到飲片廠再加工時,必須經過長時間水潤甚至浸泡才能切動,必然導致有效成分流失。目前在我國,中藥材主產區多數處于偏遠農村,中藥材在產地直接加工成片可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除了能為偏遠地區創造就業,增加收入,還可降低物流成本。中藥材在產地剔除雜質和切制成片,再進入流通環節,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為城市減少垃圾。
近幾年,中藥材產地加工與飲片生產一體化也已成為很多人的共識。把飲片廠前移到道地藥材主產地,并明確只加工一種或三至五種本地的道地藥材,實施一體化加工其優勢更明顯:只加工一種道地藥材,機械加工與質量檢驗設備投資少,對照品和檢驗人員少,投入少、風險小、回報高,便于企業投產和做精做專、做大做強;產地加工與飲片生產在工藝上是相互交叉、沒有明顯界限區分的,一體化可減少多次水潤浸泡與重復干燥加工,避免有效成分與含量的流失;一體化加工可使藥材損耗下降、節省能源,還可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可保證藥材來源清晰、質量穩定,有利于溯源追蹤和分級流通,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將中藥材生產種植規范與飲片生產規范相結合,有利于質量均一可控與品質的形成,從而保證中藥飲片質量與臨床療效;同時方便監管部門監管。
對于產地加工與飲片生產一體化,筆者建議,在道地藥材主產地建設一批單品種飲片廠和區域飲片廠,通過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來集中與分流,實現“互聯網+”全國統一配送與一站直達。
單品種飲片廠是指只生產一種或者幾個品種的飲片廠。比如在甘肅建設只生產單一品種的“黨參飲片廠”“當歸飲片廠”;在四川建設“川芎飲片廠”“澤瀉飲片廠”;在亳州建設“白芍飲片廠”;在吉林建設“人參飲片廠”等。區域飲片廠是指只生產本地區道地藥材的飲片廠。比如懷藥飲片廠,只生產四大懷藥飲片;還有“磐五味”“建六味”“湘九味”等,每個工廠只生產本地的幾種道地藥材的飲片。在產地實現一體化加工,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中醫文化的精髓與特征,對中藥材行業發展非常有利。
事實上,部分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布局于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體化進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據藥材的來源和屬性區別對待,不能盲目擴大品種范圍。一體化必須認真研究每種藥材加工中的關鍵技術與質量控制的工藝流程,一定要在減少有效成分流失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減少加工環節、提升飲片質量;一體化不是產地加工和飲片生產環節的簡單對接,需要合理地進行中藥材產地加工和飲片生產的一體化研究,以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保障一體化進程健康穩步向前發展。